一、做“预算” = 做“利润”
小规模摄影工作室营业金额规模虽然不大,但是五脏俱全,需要花的钱,一分也少不了。没有足够的利润支撑,工作室很难持续长大。
大影楼的业绩规模越大,花钱的地方就越多,不加以控制的话,成本增加的速度轻松就能超过营业额增幅。营业额变大后,反而从盈利变成亏损的大影楼不在少数。
婚纱摄影是刚需,消费者永远年轻。顾客永远是新的,喜好也永远在变。市场中新品牌替代老品牌,一代又一代,永不停息。这是行业特色。当年在刚需市场形成的初期,业绩成长可以很快,只要有业绩增长,公司就有了一切,管理上存在瑕疵,影响不会被注意到。如今的市场,竞争已经非常激烈了,哪怕是小工作室的生存和发展,都必然需要“精细化管理”。维持技术和客片品质,需要精细化管理;差异化销售,需要精细化管理;网络推广,需要精细化管理。做“预算”当然是精细化管理中的一环,不可缺少。
“赚钱尤如针挑土,花钱尤如水冲沙”,不论是“疫情前”,还是“后疫情”时代,业内老板们都应该要高度重视“预算”的管理,它关乎“成本”,也就是“利润”的管理。
二、业绩 ≠ 利润
有业绩不等于有利润。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,业绩的成长空间存在局限,而且每一步的业绩增长都很“贵”。当成本增加的速度快过业绩的增长时,业绩虽然增长了,却带不来新的利润,甚至还有可能会出现亏损。
道理很简单也很残酷。业绩仅仅能被看做“现金流”,没有“利润”而靠“现金流”过日子,公司就像大海中的小船,一旦有风吹草动,比如:疫情封控,业绩进不来,日子就难了。
三、用摄影行业的方法
影楼的成本,成份复杂,并且很有“个性”。“赚着白菜的钱,操着白粉的心”一点都不假。获客成本一直都在涨,利润已经被“吃掉”了一大半。员工社保,又是眼前等着你的下一个成本问题,它可能会再拿走营业额的3%。如果要从已经很薄的利润里(如果你还有利润的话),掏出全员社保的钱,其实很痛。全员社保,这是大趋势不可违,想办法避免成本中的浪费,通过做“预算”节省出员工社保的钱,这才是正道。
管控成本的道理,每个人都会说:“道理我都懂!不就是:该花的钱一定要花,不该花的钱不花么?”其实只会有一个难题:哪些是该花的钱?哪些是不该花的钱?花多少才是该啊?
在摄影行业做“预算”的管理,需要用适合行业的方法。小型影楼或摄影工作室也并不需要购买复杂的财务系统,或聘请专业的财务人员,但需要老板“躬身入局”,就是要亲自参与。
四、两点+三件事
如果想在你的公司做“预算”,请老板先记住这两个点,再安排做好后面的三件事。
需要牢记的两点:
1. 通过做“预算”来管理成本,是很纯的管理问题。我们需要用到财务数据,但是主导责任不在财务人员,而是在老板自己。
2. 预估未来,必然需要根据自己的历史。做“预算”,必须先认真记录自己的“收支明细”,从记“流水账”开始。
需要安排做的三件事:
1. 安排一位记录员(最佳的人选是“出纳”),记录每一笔收入和支出的明细,就是要记“流水账”。
对人的要求是:可信、认真、细致、守得住规则。我已经拟定了摄影行业的《成本划分规则》,记录员只需要按规则执行,有没有财会专业学历,并不重要。
影楼的成本,已经被我事先划分成了两个大类:“变动成本”和“固定成本”。划分的依据是:有些成本会紧跟着业绩而变化,而有些成本却是业绩好不好都需要花,或是先花出去,会不会带来业绩,有多少业绩,无法预知。至于要把成本细分到什么程度?这是基于我20多年来对影楼经营的认知和研究,以及我认为老板们在日常管理上应该关注的内容。
2. 颁布《采购和报销制度》。
制定《制度》的目的,主要是为了规定具体的“采购权限”、“报销时限”、“审批程序”。
采购权限,这是指主管能够“先买后报销”的金额权限。超过这个权限金额的任何采购,都必须遵守“先申请再采购”的原则。
报销时限,这是指:在花钱之后,必须在时限内进行报销,目的是让支出信息能够尽可能准确地描述当前情况。如果一堆花费在三五个月之后才来报销的话,那么记录数据与实际之间就有了“偏差”,根据这个存在“偏差”的数据来做“预算”,就不太靠谱了。
3. 每一个季度,进行一次后续“预算”的调整。
业绩不停地在变,花费也不断在变。每个季度进行一次调整,根据已经发生的实际情况,对后续的“预算”进行修正,既跟得上实际情况的变化,又能避免“超花”的风险,足矣!